上海龙凤1314

非標自動化組裝

全國咨詢熱線:

15050240032

新聞banner
當前位置: 首 頁 > 資訊動態 > 公司動態

中國半導體企業日益活躍 芯原保持高速增長勢頭

2021-09-16

        芯片領域似乎一直都不缺新聞,前有ADI、飛思卡爾、TI等歐美公司或出售、或退出了基帶業務。本月初,博通也公布了出售蜂窩基帶業務部門的計劃。在消費電子熱潮帶動下,大移動互聯市場似乎前途無量,歐美知名芯片大企頻繁的退出動作意味著什么?上周于上海舉行的亞洲移動通信博覽會上,僅有一家參展的芯片設計服務提供商芯原股份資深總監汪洋在接受C114專訪時,分享了他們的看法和理解。

  中國半導體企業日益活躍

  汪洋表示,回顧歷史,全球的半導體企業在其發展過程中,一直都伴隨著出售和并購,大多出于強強互補。近年來的變動有一個明顯的趨勢就是:中國企業在全球半導體產業發出的聲音越來越強。比如,展訊與高通合作、英特爾和瑞芯微合作,中國企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,有些已經站到中流砥柱的位置上了。回顧過去整個半導體產業,合并帶來的更多是優勢互補。 

  他說,歐美和日本的一些半導體強勢企業有著很多年的積累,他們的核心技術、先進工藝仍然不容小覷。但這些年,中國企業的進步也非常大,中國市場又是全球大的消費電子市場。歐美企業在一線市場信息的捕獲上,如何將先進工藝與中國市場特定需求的結合上,以及市場反應、應用承載方面都面臨著一些挑戰。反之,中國企業在這幾個方面都表現得很好,他們可以依托本土龐大的市場,然后再覆蓋到全球的產業上去。 

  比較一下成本和市場,這些歐美老企很難與聯發科、展訊等亞洲公司競爭,所以退出以專注自己的核心設計就成為必然的選擇。事實上,芯片廠商保留核心設計,將非核心的業務外包一直都是特有的發展模式。汪洋認為,過去如此,今后仍然會保持這樣的趨勢。整個半導體行業的發展,分工會越來越細。技術日新月異,每家企業的資源都是有限的,隨著芯片產品的更新換代,越往后投入成本會越高,比如說28納米、20納米。

  “所以,每一家企業都不可能什么都自己做下來,不光人力、物力、工具、IP還是技術積累,都需要非常大的投入。而且企業還要考慮到產品快速上市,所以芯片廠家才需要利用行業的資源,優勢互補,發揮自己的長處,將非核心設計外包出去。”汪詳說,這樣的趨勢也給芯原這樣的企業帶來了增長機會,過去幾年里,芯原每年都保持著高速增長勢頭。 


自動化設備


  讓多項技術融合在一個平臺 

  汪洋介紹,在這次展會上,芯原推出了新近開發的多模移動平臺解決方案,支持TDDLTE、FDDLTE、LTE-Advanced、WCDMA、TD-SCDMA、GSM、EDGE。芯原主要做基帶平臺,在協議一塊選擇合作伙伴來配合。他強調,芯原不會做自己品牌的芯片,公司致力于做一家以IP平臺為主的芯片設計服務提供商,快速響應市場需求,迎合行業變革。

  汪洋表示,LTE-A從芯片的角度看,僅有的挑戰就在于功耗控制,所以對于行業來說,重要的是不光能提供一個足夠強大的處理器,更多的是在基帶平臺上,通過各自的設計方案平衡功耗和帶寬。

  他認為,從市場的方向看,芯片單純實現某一個技術規格并不是重點,關鍵是在一個大的移動網絡里,怎么無縫地融合不同的接入技術。現在,LTE的技術版本里,有R8、R9、R10,未來還有5G,毫米波等高速短距離傳輸技術,運營商的網絡越來越復雜,將不同的技術融合在一個平臺上,也有利于保護既有投資。對芯原來說,他們目前專注的是先解決LTE-A平臺的可商用,實現功耗和帶寬成本上的控制目標。但更重要的是下一步,迎合行業和客戶的期望,幫助運營商實現多網融合,讓更多不同的技術在一個平臺上融合,實現可商用。

  這一點從今年的亞洲移動通信博覽會上的參展內容看,就一目了然。無論是運營商、系統設備商還是其他的硬件廠商,都不約而同的在展出應用。

  移動互聯網與傳統的經濟模式碰撞,產生了很多新的應用。在移動互聯背景下,從應用反推到平臺,從平臺到硬件,再到芯片和系統,都帶來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。汪洋認為,這樣的機會對于產業界的每一個環節,都有可想像、可發揮的空間。

  去開拓公網以外的更多市場

  以上談到的是技術方面的專注點,對于市場拓展上,汪洋表示,芯原在服務移動運營商這樣的公網市場以外,也在開發專網、物聯網、可穿戴設備等新興的市場機會。

  汪洋介紹,芯原股份的客戶分幾個層面,有專門的芯片企業,也有系統廠商。他看到,系統設備廠商,在開拓企業市場時,需要一些定制化的芯片,以解決系統上的一些特定要求。在這樣的情況下,芯原會基于客戶需求,整合一些資源服務系統廠商,滿足特定的系統規格和市場要求。

  傳統的公網市場,LTE的五模多頻已經成為壓倒一切的主流需求,且競爭激烈。但還有一種應用,是把LTE技術應用到行業里去。比如說某些專網,甚至是把2.5G、3G的技術做些裁剪,為物聯網、可穿戴式設備服務,這些都是新的市場機會。

  當然,這些新市場也需要芯片企業在技術上作出調整。在很多應用場景下,2.5G、3G技術已足以滿足可穿戴設備的需求,但從目前的進展看,整套系統做出來,成本還是相當高的。因為業界沒有專門定制好的芯片,來迎合這樣的新市場。這個時候,對整個芯片行業來說,怎么樣規劃出一款可廣泛普及的用于可穿戴式設備的產品,包括在此基礎上構建相應的后臺和服務,都是新的需求,也是行業下一步增長的機會。

  他說:“所以通信的東西不光只是追逐高規格、高標準,真正落實到實際應用上,你會發現,某些很好的場景規劃下,現有的技術也能發揮很大的光彩。這也是我們的發展重點,除了公網,還有專網、物聯網、可穿戴設備,都可以跟這個行業掛上鉤。”


最近瀏覽: